在北京东四环外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,丁霞正专注地调整着相机参数。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"这张照片拍摄于凌晨四点的菜市场,"她指着墙上一幅作品说,"那位卖菜阿姨手上的皱纹,记录着她二十年来的辛勤。"

作为国内知名纪实摄影师,丁霞用镜头捕捉普通人的生活瞬间已有十五年。她的作品没有华丽的布景,没有精致的妆容,却总能直击人心。
"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拍普通人。其实,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。"丁霞翻开一本影集,指着一张农民工蹲在工地吃午饭的照片,"你看他额头的汗珠,饭碗里简单的白菜豆腐,还有那双沾满泥土却紧紧捧着碗的手——这就是生活的温度。"
2018年,丁霞开始了"百工记"拍摄计划,用三年时间记录了一百个即将消失的传统职业。从修钢笔的手艺人到补锅匠,从磨剪刀老师傅到手工制秤人。"每按下一次快门,我都感觉是在与时间赛跑。这些手艺正在消失,但值得被记住。"
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八十岁的竹编老人。老人坐在堆满竹篾的小屋里,手指灵活地编织着,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。"他告诉我,儿子不愿学这门手艺,说是赚不到钱。但他还是每天编着,'总要有人记得老祖宗的东西'。"
除了传统手艺,丁霞也将镜头对准都市生活中的普通人。她拍摄过凌晨三点扫街的环卫工人,深夜仍在送外卖的小哥,医院走廊里假寐的家属..."这些画面可能不美,但很真实。真实的东西,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"
近年来,丁霞开始关注乡村留守儿童。她多次深入贵州、云南山区,用相机记录孩子们的生活。"有个小女孩每天要走两小时山路去上学,我问她累不累,她笑着说'习惯了'。那一刻,我按下快门的手都在颤抖。"
谈到摄影的意义,丁霞认为最重要的是"共情"。"技术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拍摄对象。我从不摆拍,等待那个最自然的瞬间。只有当被拍摄者忘记相机的存在时,真正的故事才会显现。"
在她看来,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,而不是结束。"希望我的照片能让人停下脚步,思考画面背后的故事,感受那些被忽略的温暖和坚韧。"
采访结束时,丁霞又背起相机准备出门。"今天要去拍一个早餐摊夫妇,他们三点就起床准备,却总是笑着迎接每一个顾客。"她笑着说,"这样的故事,永远拍不够。"
1.《丁霞专访镜头下的故事:每一张照片都有温度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站长。
2.《丁霞专访镜头下的故事:每一张照片都有温度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://aecccj.cn/article/324816b6889d.html









